顾诵芬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顾诵芬,1930年2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中国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
顾诵芬于1951年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之后进入航空工业局生产处工作;1952年至1956年担任航空工业局飞机技术科工程师;1956年至1961年担任航空工业局飞机设计室高级工程师;1961年至1978年担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气动室高级工程师;1978年至1986年担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所长;2021年11月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顾诵芬的科研成就
顾诵芬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在中国国内首创两侧进气方案;抓住初级教练机失速尾旋特点,通过计算机翼环量分布,从优选择了机翼布局。
消化吸收中国国外机种的技术,利用中国国内条件,创立超音速飞机气动设计程序和计算方法;解决了方向安定性和排除抖振等重大技术关键,确保了飞机定型;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的各专业系统技术融合在一个总体优化的机型内。
顾诵芬主持歼八飞机的气动力设计,任歼八飞机型号总设计师,解决了大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方向安定性问题和跨音速的飞机抖振问题;担任歼八Ⅱ飞机总设计师,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法,把飞机的各项专业技术综合优化于一个机型中。
最高科学技术奖2020
顾诵芬简介哪里人
顾诵芬简介哪里人,顾诵芬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航空战略科学家。被誉为“歼8之父”。今日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顾诵芬简介哪里人。
顾诵芬简介哪里人1顾诵芬,1930年2月4日生,江苏苏州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美国宇航学会会员,被誉为“歼8之父”。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航空战略科学家。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
顾诵芬建立了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持续开展航空战略研究,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
2021年11月3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人物经历
1935年,顾诵芬5岁,父亲顾廷龙应邀去燕京大学任职,全家迁居当时的北平。
1937年7月28日,“七七事变”爆发,顾诵芬一家人当时住在成府蒋家胡同。
高中毕业后,立志航空报国的顾诵芬报考了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三所大学的'航空系,结果全都录取了。但当时,他那17岁的哥哥因得了伤寒去世,母亲舍不得顾诵芬远离,顾诵芬最终选择留在上海,入读上海交通大学的航空工程系 [1] 。
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
1954年起,顾诵芬先后承担歼教1型和歼教6型喷气式教练机的气动设计工作,在国内首创两侧进气方案,抓住初级教练机失速尾旋特点,通过计算机翼环量分布,从优选择了机翼布局。
19 64年,他开始领导歼8飞机的气动设计工作,并解决了方向安定性和排除抖振等重大技术关键,确保了飞机定型。
1976年,他开始参与歼8Ⅰ型飞机的设计工作,1985年正式定型。
1981年,他又任歼8Ⅱ飞机的总设计师,1984年6月,歼8Ⅱ飞机试飞成功,不久投入生产。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重大贡献,顾诵芬被誉为“歼8之父”。
1987年,被任命为首届“863”计划航天高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
1988年起,他领导飞机主动控制技术研究,在国内首次实现不稳定飞机的飞行。
1990年起,领导高性能远景飞机的概念研究。
1990年8月,代表航空研究院与苏联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探讨两国在先进飞机的概念研究中进行合作的可能性。
1991年3月签定了协议,开始了中俄在航空科技领域的合作。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诵芬简介哪里人2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经网络评审组、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评审,科技部审核,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7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137项。有8位外国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分量最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
顾诵芬,男,1930年2月出生,江苏苏州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诵芬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航空战略科学家。他建立了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持续开展航空战略研究,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大中,男,1935年2月出生,河北昌黎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曾任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校长。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大中是国际核能领域的著名学者、战略科学家,致力于发展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的先进核能系统。他带领产学研联合团队实现了我国高温气冷堆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整体发展过程,为我国在先进核能领域逐步走向世界前沿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2020年颁发的201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黄旭华、曾庆存。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20年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潜艇专家黄旭华,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共同荣获本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人奖金800万元人民币。
黄旭华院士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所名誉所长,他毕生致力于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开创人之一,先后担任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为中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卓越贡献。
曾庆存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为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标志——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做出开创性贡献。他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潜心基础研究,着力原创,并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大气科学、地球流体力学和气象业务的高层次人才。
扩展资料:
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1999年设立、2000年度首次评选颁奖,至今已走过20年历程,除2004年度、2015年度空缺外,之前共有31位著名科技专家获此殊荣。
在当天奖励大会上,201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其他奖项也一一揭晓并颁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包括一等奖3项、二等奖62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包括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60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英国、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芬兰、挪威、巴基斯坦等国的10位科学家。
人民网——黄旭华、曾庆存两位院士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本文来自作者[抄子瑄]投稿,不代表博利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boliduo.cc/bl/88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利网的签约作者“抄子瑄”!
希望本篇文章《哪位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利网]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顾诵芬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顾诵芬,1930年2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中国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