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刚、吴贻弓在1980年完成的**《巴山夜雨》,在一艘客轮从重庆开往武汉的旅程中,通过对几个形象鲜明的乘客的刻画,展现了“文革”后期的社会缩影。
扮演小姑娘的茅为蕙已成为著名钢琴家,她6岁时吹蒲公英的可爱模样至今还留在不少观众的脑海里,那首歌谣更是成为经典:“我是一棵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欢乐和悲伤,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让我在广阔的天地里飘散。”
影片在一个很短的限度和很小的范围内,描写十年动乱中人民同“四人帮”进行斗争的一个“点”,它具体、集中、细致、逼真地浓缩了一个巨大社会在那个非常时期中的真实情况,力求广泛和全面联系整个社会的生活面;它清晰地描绘出普通人民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质朴和真诚,刻画出他们得以生存和斗争的信念与理想。正是这种蕴藏在人民心底的美德和力量,使该片具有了清新的诗意。
它“以独特的创作构思和抒情诗般的艺术风格,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人物群像,表现了我国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美好的心灵”(中国**金鸡奖第一届评选委员会评语)。
影片把人物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思考,从而使这些具有当代特点和素质的人物,在思想性格的形成和表现上,同时具有某种民族历史传统的继承性。
影片多方面的吸收和事例古典诗词、水墨绘画和散文、戏剧等方面的技巧和手法,着力于诗情与哲理交融的美学效果,善于用简练的笔触勾勒生动的形象,使之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茅为蕙的相关信息
茅为蕙,美籍华人钢琴家、茅以升孙女,出生于上海。1978年参加了影片《从奴隶到将军》的演出。曾是**《巴山夜雨》中小娟子的扮演者,中国首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的获得者。十六岁赴美留学,最终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这个当年银幕上的小女孩,已成为一名饮誉世界乐坛的钢琴家。
茅为蕙说,最近几年她经常回中国演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和世界接轨,中国普通老百姓对音乐的选择正在多样化,对古典音乐由不懂到懂,从不了解转向熟悉,对于老百姓来说,听音乐会不再是奢侈的享受了。
最让茅为蕙感到震撼的是,无论她走到中国的哪个城市,都有众多热衷于钢琴学习的家长和孩子,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不曾有过的。茅为蕙说,这些孩子将来从事音乐工作的人虽然不会很多,但通过学习钢琴演奏达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对于他们来说,将会受益终生。
“通过音乐会,我感受到了国内观众聆听音乐时的感动和幸福。我和其他国外的钢琴家们都认为,古典音乐在中国最有市场潜力。”谈到中国音乐家在海外的发展状况,作为教授的茅为蕙无比自豪:“在世界著名的各大音乐比赛中,我发现很多参赛者看到东方人的名字都会产生无形的压力。这一方面是由于东方人的勤奋努力所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在对音乐的理解方面,东方人含蓄细腻的文化背景,很有帮助。
茅为蕙希望中国人在作曲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能够有所发展。
“毕竟,作曲人才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古典音乐方面地位的重要标志。”茅为蕙意味深长地说。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博利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boliduo.cc/bl/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利网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巴山夜雨的影片评价》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利网]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吴永刚、吴贻弓在1980年完成的**《巴山夜雨》,在一艘客轮从重庆开往武汉的旅程中,通过对几个形象鲜明的乘客的刻画,展现了“文革”后期的社会缩影。扮演小姑娘的茅为蕙已成为著名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