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原型是孝献皇后董鄂氏(董鄂妃)。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
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帝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实为少见,其父亦进三等伯。
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后追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清代第一位皇贵妃,唯一一位董鄂氏皇后(追封)。
扩展资料:
顺治帝对董鄂氏的宠爱: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
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顺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十分欣喜,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对这个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册封太子之意。
然而这个孩子生下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
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从此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
据福临说,董鄂妃崩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死。
百度百科——孝献皇后
百度百科——妃·夕妍雪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临
清朝皇后谥号第一个字都是“孝”字,第二个字是皇帝对她的评价,第三个字是皇帝的谥号,表明他的身份,是谁的皇后。例如孝端是皇太极的皇后,而皇太极的谥号是文皇帝,所以称为“孝端文”皇后。然而,即使同是皇后,正室和嫔妃生子为帝,谥号又不同。正宫生子为帝,谥号里有“承天辅圣”的字样,而嫔妃生子为帝,然后封后的,谥号里又只能有“育圣”的字样。清朝只有咸丰是以嫡长子身份(即皇后所生)入即大统的。所以依照规定,只有其母孝全有资格,谥号里有“承天辅圣”的字样。
而孝献皇后董鄂氏,生前为皇贵妃。她既不是正宫皇后,也没有儿子做皇帝。再加上董鄂氏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薨时,宫里还有孝惠皇后这个名正言顺的中宫皇后。顺治追封她为皇后,本就不合理。是因为顺治对她的感情,勉为行之。所以她谥号里没有顺治皇帝的“章”字。但她谥号字数长达12个,不仅为清朝皇后之最,甚至比有些皇帝的谥号字数都多。清朝规定,皇后字数不得超过10字(不包括后代加谥的)。
懂了吧。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博利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boliduo.cc/bl/60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利网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董鄂凉夕的历史原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利网]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历史原型是孝献皇后董鄂氏(董鄂妃)。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