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身前名声不彰显,为何身后被尊为诗圣呢?
杜甫被后世称为诗圣。明、清文人推崇杜甫称为“诗圣”。清·叶燮《原诗》:“诗圣推杜甫。”梁启超《情圣杜甫》:“杜工部被后人上他徽号叫做‘诗圣’。”
杜甫的家庭历代“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由于安史之乱,他一生有志难伸,颠沛流离,穷因潦倒。其诗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剧变以及这一过程中人民的悲惨境遇和诗人自已的思绪和情感。
杜甫的诗歌成就
杜诗各体兼备,博大情深。极其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急剧转变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苦难,上承《诗经》以来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下开中唐“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运动,并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极其深远,达到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
在艺术性方面,尽得古今之体势,尤长于五、七言古体和律诗,题材深广,情真意切,苍劲凝炼,锤炼成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唐朝是一个民风比较开放的朝代,而且因为统治者治国有方,人民生活的都非常的安居乐业,所以唐朝的思想文化是非常繁荣的。唐朝的诗歌也非常的出名,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诗人,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等,他们两个虽然不是处于同一个时代的,但是能够在后世并驾齐驱,成为了很多诗人们追捧的偶像。杜甫在活着的时候名声并不是特别的响亮?,但是在死后却被追封为了诗圣,是因为他生前在唐朝并没有特别的出名,好几次都名落孙山,杜甫是因为元稹为他写的墓志铭而被后人所知晓的。
诗圣杜甫
李白和杜甫共同作为生活在唐代的大诗人,他们两个人的作诗风格却是大相径庭的。李白生活在唐朝比较繁荣的时候,李白在最知名的时候,甚至能让贵妃磨墨,高力士提靴,所以李白的诗歌很大部分都是满怀着浪漫主义,有的则是雄心壮志,即便是有一些不顺,抒发的也是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而杜甫则不同,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的时期,生活在唐朝的末端,所以他经常会看到因为战争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他的诗歌都具有现实性。
仕途无望
杜甫在小的时候家境是比较殷实的,那个时候的杜甫,性格还是比较洒脱的,经常会外出游玩,结交了很多的好朋友,即便是自己名落孙山了,也并不是特别的在乎。但是因为社会的动荡不安,杜甫的家境也逐渐没落,这个时候的他也开始重新正视自己的局面。杜甫在30多岁的时候又有了一次重新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但是却被当时的宰相李林甫给设计了,导致他没办法入朝为官,所以在那个时候杜甫并没有被很多的人所知晓。
墓志铭
杜甫因为后期的生活过得比较贫困潦倒,在还不到60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去世之后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作品,都是反映那个时代的黑暗和腐朽的,所以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元稹是杜甫的小迷弟,他非常的崇拜杜甫,在杜甫死后,就有人找到元稹让他为杜甫来做一篇墓志铭。杜甫的墓志铭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字字珠玑,杜甫也因为这一篇墓志铭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诗歌在宋朝的时候非常的受欢迎,在宋代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博利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boliduo.cc/bl/3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利网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杜甫被后世称为诗圣》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利网]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