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再说长江 观后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再说长江 观后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看完《再说长江》之后,又一口气看完了其他几集,最感动的莫过于长江那种生生不息的执着精神,像是信徒带着某项使命一般,带着岁月的尘埃滚滚东去。
从姜根迪如冰川融化的那一滴滴水,是怎样汇集成那波涛汹涌的大江大流啊?在那蜿蜒曲折的唐古拉山脉,它们没有止住前行的脚步;在那极寒冰冻之地,它们似活泼的儿女一般,在这块肃穆的大地上欢乐地流淌着,然后它们汇集成更强大的力量,冲破了高山峡谷,一路奔向大海。在路上,它见证了那海拔5400多米的死亡地带傲然挺立的雪莲——我不知道那是它的宿命还是上帝对它的眷顾,总之在这苦寒之地,它却展示了生命生生不息的姿态,谁敢说这不是它对命运的嘲弄呢。在那里,同样住着一户藏族人家,他们每天汲取着长江的第一瓢水,然后在这边土地上孕育他们的下一代。在路上,它见证了金沙江的险恶,谁又能说这险恶金沙江地势不是它所缔造的呢。在路上,它见证了长江平原地带人们辛勤的耕种在路上,它见证了一座座沿江城市的衰变与兴旺,见证了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历程。千古如斯,长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他的儿女也如母亲般,在历经大灾大难之后仍然生生不息,创造了灿烂的地域文化。
生我养我的家乡,就在长江边上。然而,儿时从未出远门的我,只是从书本上知道长江之浩浩汤汤奔腾之势。终于在某次过轮渡之时,我站在渡轮边上,长江——她就在我眼前,在我触手可及的地方,而我竟惊呆在那里半晌。隔岸观火与身临其境感觉果然是不一样的。站在长江边上,你只能感叹长江之壮阔;而身在大江大河中央之时,你才能真正体会何谓“滚滚长江”。人,在那一刻突然觉得是如此渺小!
我想,千百年来文人骚客对于长江的赞颂绝非所谓的矫情,、亦绝非仅是“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手法,。长江就是长江,它之所以为中华儿女的母亲、之所以被千百年来赞颂,是长江千百年来追求着一个永恒的准则——它终归是要入海的,并且它为此日夜不停地奔腾着、流淌着,岁岁年年,年年岁岁……
人们总说,现代人太过浮躁。因为我们拥有的外物太多,却没有让自己的灵魂与外物沟通,更加没有与自己的灵魂沟通——那才是我们永久存在的确凿证据啊。
我们拥有最快捷的交通方式,却不愿多等待五分钟而一直在埋怨在公交车的姗姗来迟,何妨在排队等候之际我们看一看这个城市正在发生哪些变化,或者看看人们早起的面孔、晚上的面孔有什么不同,或者看一片枯黄的秋叶在秋风中是以怎样的曲线飘落,回到大地母亲身边。
我们拥有最方便的交流方式,却经常抱怨对方没有给予我们及时的回复。为何我们不能推己及人,更加宽容一些呢?
我们拥有最广大的视野来了解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却总是对我们得到的信息浮光掠影,,以狭窄的视角看待问题。当我们以为我们知道很多时,却是我们最无知的时候。
我们拥有太多时间与朋友分享快乐和幸福,却没有时间给自己一段孤独的时间让自己与灵魂沟通。每个人都需要一段孤独的时间。
一个人的时候,要试着做一个哲学家,思考人生,思考自己要走了的路。
一个人的时候,不要抱怨社会,而要思索我们能做什么来改变这个社会。
一个人的时候,我呵护一下梦想,别让梦想破碎的时候自己却不自知。
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理想主义者。我知道在我有限的生命里是难以企及我的梦想的(这又不禁使我想起大一、大二时候的困顿,还好现在已经解脱出来),然而,我必须坚定地认为,人生的终极意义不只是梦想的实现,还有信仰的意义,过程的意义。在我有限的生命里,我会尽量保有这一信仰。前行的路上,也许在人群中我不得不扮演各种角色,但是,总会在一个人的时候,我会轻轻捧出我的那一份执着追求,告诫自己:前面虽是暗夜,就让这份执着照亮天空吧!谁又能知道这份执着是否会被岁月打磨地不那么棱角分明,然后圆润最终面目全非呢?我能做得,只是将它藏在心底的最深处,好好珍藏——突然想到,或许可以像的长江源头那最初的溪流一样,汇集成更为强大的力量,凭着这份执着还不够在人生之路上创出新的一条大江大河,至少在沿途留下自己的所创造的风景。就以《长江之歌》慰藉一下前行的路吧!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 长江!
再说长江的介绍
作为20年前《话说长江》的续篇,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再说长江》从2006年7月16日起在CCTV-1每天20时47分两集连播。20年前的《话说长江》,是中国电视史上载入史册的收视奇迹,如今的《再说长江》则是中国电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记录长江行动,并且用高清摄像机记录了当年《话说长江》限于技术问题而没能拍摄到的长江源。
总制片人刘文告诉记者,即便以当今的技术条件,拍摄长江源也并非易事。长江源在5800米的高海拔地区,普通的航拍直升机根本无法达到那个高度,最后,在部队的支持下,摄制组在军用高空直升机上才第一次由空中俯瞰到真正的长江源。“那是由76条冰川组成的巨大冰川,总面积相当于上海市那么大,是个庞大的固体水库,关于长江可能枯竭的说法在这组画面面前不攻自破,于是,我们《再说长江》第一集定名为‘生生不息的长江’。”刘文说。
20年后的长江代表了中国的变化,《再说长江》中有很多《话说长江》的镜头重现,当年的片中的很多人物也重又走进新片中。刘文说,“《再说长江》策划时明确的主旨就是以长江沿岸风光地貌,风土人情的变化来反映中国20 年的经济建设所带来的巨变。20年前的《话说长江》是部风光片,散文化的解说,让没走出过家门的老百姓看到了祖国各地人们的生活状态,20年长江沿途很多地方都是旅游胜地了,早已不再神秘,所以这次我们以人为本,以纯纪实手法讲故事,用对比来展现长江的变化、中国的变化。然而更重要的是,让观众看到变化的背后其实是不变,20年巨变的根源在于中华文化血脉相承的不变。”
观众对《话说长江》的熟悉度以及因此对《再说长江》的期待度对主创人员而言是巨大的压力。“现在电视上可以看到外国如国家地理频道、DISCOVERY制作的纪录片,所以我们的制作理念也要与国际水平同步。”刘文介绍说,“为此,我们在片中用了大量的电脑动画技术制作了一幅立体、精细的长江脉络图,它的主干、支流、流向都一目了然;此外,在做一些历史文物知识的介绍时,我们还以真人演绎的方式重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
再说长江的作品目录
《再说长江》是2006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栏目组。 该书介绍了生生不息的大江之源;真实再现和动画合成演绎了长江文明的源流;通过500多幅展现了长江的生命脉络;记录了数百位生活在长江边的人们,记录下他们生动的面孔,记录下他们感人的笑容,记录下他们真实的故事。
第一集:大江巨变 第二集:重上江源 第三集:生命的高原 第四集:金沙流韵 第五集:一江东去 第六集:水的年轮 第七集:青铜岁月 第八集:古蜀沉浮 第九集:水润锦官城 第十集:大佛东渐 第十一集:天生赤水 第十二集:行走江上 第十三集:水火山城 第十四集:三峡存证 第十五集:告别家园 第十六集:他乡故乡 第十七集:坝梦千秋 第十八集:江流入海 第十九集:水映三千峰 第二十集:江湖武汉 第二十一集:道化武当 第二十二集:庐山说“庐” 第二十三集:无梦到徽州 第二十四集:黄山无形 第二十五集:灯火石头城 第二十六集:江村变迁 第二十七集:创新浪潮 第二十八集:曲水姑苏 第二十九集:发现古镇 第三十集:时速上海 第三十一集:浦东新高度 第三十二集:江海交汇的地方 第三十三集:生生不息
关于“再说长江 观后感”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戚景山]投稿,不代表博利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boliduo.cc/bl/245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利网的签约作者“戚景山”!
希望本篇文章《再说长江 观后感》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利网]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再说长江 观后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再说长江 观后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看完《再说长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