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什么意思?
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出自《孙子兵法谋攻》。
伐:本意是杀伐,征讨。这里可解作“征服”、“取胜”。
上兵:用兵的上策。
交:结盟,交好。
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在战略上挫败敌人,其次是在外交上挫败敌人,再次是用进攻挫败敌人,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在实际运用上,可分为两个范畴、四个层次。“伐谋”和“伐交”属于“不战”思维;“伐兵”和“攻城”属于“慎战”思维。
其一,“上兵伐谋”是指依靠谋略运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综合运作,不待对立双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决争端。
其二,“其次伐交”是指当矛盾已经显现时,动员本国和有关国家的力量,显示决心,造成压倒优势或力量制衡,辅之晓以利害,经过折冲与妥协,达到不诉诸武力而达成战略目的。
其三,“其次伐兵”是指动用部分军事力量,在敌方政治、经济重心之外解决敌人,以便把战争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其四,“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项努力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即攻取敌方战略要地乃至全部领土。必须承认,在军事对抗中,完全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局,即使处于优势与主动地位的一方,也是不容易实现的。
孙子在这里的意思其实就是说:要以最小的代价去达到战略目的,能不动武就不要动武,能不牺牲就避免牺牲。
释义: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策略取得胜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出自:春秋时期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篇》: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白话文:
所以,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策略取得胜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制造大盾牌和四轮车,准备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码得三个月。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的影响:
1、《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3、在现代,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提供了许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百度百科-上兵伐谋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博利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boliduo.cc/bl/20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利网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上兵伐谋的意思》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利网]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什么意思?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