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描写的是北宋时期,此时一尺合今27.68cm,宋江身高六尺为166.08厘米。
古代最常用的计量工具是骨尺,用骨头或者硬质材料做成,上面分刻十寸,寸内分刻着十分。比如一把东汉骨尺,长23.3厘米,宽1.36厘米,正反面都刻有尺寸,全尺10等分为寸,每寸还有细分为分。
根据骨尺研究,夏商时期一尺合现在16.95cm,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从周代起一尺合今23.1cm ,一直到三国时期变化不大,以后尺子长度原来越长,到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和现今相差不多。
扩展资料:
从商周到明清,尺度不断变化,其基本趋势是越来越大。例如商代一尺有十五厘米,西周一尺有十七厘米,秦朝一尺有二十厘米,东汉一尺有二十三厘米,南北朝时一尺在二十三厘米到三十厘米之间,此后唐宋元明清的尺度绝大多数都在三十厘米以上。
按照现代考古学界和经济史领域的主流观点,尺度之所以会变得越来越大,是因为官府对百姓剩余生产力的榨取力度越来越大。
比如说历代官府都要征收布匹,前一个朝代每户每人征收一匹,后一个朝代想多征,又怕人民骂娘,只好继续按照每人一匹的标准征收,可是却把量布的尺子改大了,这样就能在实际上多征几尺布。尺度越来越大,反映出来的身高数字也就越来越小。
百度百科-尺
凤凰网-动不动就“身高丈二” 古人真实身高究竟是多少?
在现代6尺=200厘米=2米,身高六尺即身高2米。
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现在的19.91厘米。到战国时,一尺是现在的22.12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
例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2.12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美男子了。
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是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扩展资料:
尺,是一种长度单位,中国叫“市尺”(现代三尺等于一米),英国有“英尺”。有时我们也把测量长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钢尺”。有时我们把像尺的东西也叫做“尺”例如:铁~(古代侠客用来比斗的武器)、戒~(宗教场所或教育机构用来体罚学员使之更加虔诚刻苦的器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尺本文来自作者[一条小飞竹]投稿,不代表博利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boliduo.cc/bl/187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利网的签约作者“一条小飞竹”!
希望本篇文章《六尺是多少厘米》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利网]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水浒传》描写的是北宋时期,此时一尺合今27.68cm,宋江身高六尺为166.08厘米。古代最常用的计量工具是骨尺,用骨头或者硬质材料做成,上面分刻十寸,寸内分刻着十分。比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