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液晶屏幕,再有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的精髓就在于便携性,是它真正实现了人类自由无极限的梦想。人类对移动计算的追求很早就开始了。1982年11月,Compaq推出第一台IBM兼容手提计算机,重28磅约合14公斤),采用4.77Mhz的Intel 8088处理器,128KB RAM,一个320KB的软盘驱动器,一个9英寸的黑白显示器。而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是由日本的东芝(TOSHIBA)公司于1985年推出一款名为T1100的产品。
注意它不是IBM ThinkPad系列的产品。它采用Intel 8086 CPU,主频不到1MHz,512K RAM并带有9英寸的单色显示屏,没有硬盘,可以运行MS-DOS操作系统(很可怜吧)。T1100推出后,立刻引起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从此,笔记本电脑一发而不可收拾,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产品纷纷出现,市场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
1990年第一台彩色显示屏笔记本电脑问世,产品型号为东芝T5200C, CPU为Intel 80386(20MHz), 内存为2MB, 硬盘为200MB,显示屏为彩色10.5英寸STN,分辨率为640×480(VGA)。
1991年,第一台商业上可用的、配置彩色TFT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型号为T3200SXC,CPU为Intel 386 SX(20MHz),内存1MB, 硬盘120MB ,显示屏彩色9.5英寸ActiveMatrix TFT,分辨率为640×480 (VGA)。
在发布了386dxcpu以后,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笔记本电脑的热量和体积问题,Intel公司才开始划分产品阵线,于1989年推出了386SL低功耗CPU,起始主频为16MHz,这是历史上第一款笔记本电脑专用CPU(但并不是专门为笔记本设计的)。同当时的台式机386DX CPU相比,它仅仅是通过降低主频,在功耗方面有所降低而已,可以把它看作降频使用的台式机CPU。
此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台式机CPU和笔记本电脑CPU的区别开始逐渐增大,从1994~1997年间,Intel先后为笔记本开发了voltageReduction(94年出现,可以根据情况自动调节电压,控制功耗)、ClockGating(96年出现,作用是自动调节cpu主频以控制发热量)、quickstart(97年开发,在cpu空闲时使它进入休眠状态,类似于cpu降温软件的作用)等笔记本电脑CPU专用技术,并且在1999年开发了集以上三种技术之大成的speedstep技术。至此台式机CPU和mobile CPU(即笔记本专用cpu)完全分开,形成了两条阵线分明的产品线。
1993年,486SX和486DX笔记本进入市场,之后有486DX2,主频高达50MHz;之后再有486DX4,最高主频曾经达到过75MHz。
1994年 第一台配置Pentium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 产品型号为T4900CT ,CPU为Pentium处理器(75MHz) 内存8MB, 硬盘772MB, 显示屏为彩色10.4英寸TFT,分辨率为640×480(VGA)。
1994年10月 IBM推出了世界上的一台带有CD-ROM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IBM ThinkPad 755cd。
光驱的使用大大地提升了笔记本电脑的可用性。需要提及的是此前在1992年10月IBM推出了第一台以ThinkPad命名的笔记本电脑ThinkPad 700C。
1995年,ThinkPad 701C推出,这是一款只有4磅重的笔记本,采用可伸展的TrackWrite键盘,内置了一个14.4Kbps的MODEM,486DX250Mhz的CPU,8M的RAM,540M硬盘。这是一款在艺术和技术上具有同等高超造诣的科技工艺品,这款绰号"蝴蝶"的机型,其键盘采用独特的可伸缩式设计,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对键盘手感的极端重视也成了IBM的一个特点。
1995年,ThinkPad 760cd问世,首次采用12.1寸SVGA显示屏,一个Pentium 90MHz处理器,它还拥有红外线接口,打开显示屏时键盘会自动向上倾斜一个角度,1.2G硬盘和16M的RAM和一个当时最先进的四倍速CDROM。这是世界上第一款支持多媒体功能、第一个采用12.1"SVGA高分辨率显示的笔记本电脑。支持多媒体处理意味着笔记本电脑从纯商用开始走向更为广阔的多元化市场,此时的笔记本电脑正如当年的PC一样,开始走向普通大众。
1996年,VGA显示屏已经几乎不再采用,SVGA的显示屏被大量采用,同时已经开始有XGA的显示屏出现。同年,Intel正式开始留意笔记本专用CPU的研制,所有75Mhz以上的Pentium CPU都采用了Intel的SL技术,它允许CPU在不被使用时关掉CPU时钟,并在可能的情况可允许CPU的某些部分完全关掉,因为这将减少对电能的消耗。另外,Intel还使用了VRT技术,允许75Mhz,90Mhz和120Mhz的笔记本用CPU内部以2.9V运行,在外部则以3.3V运行。Intel同时还开始了笔记本CPU的封装技术的应用,当时有标准的陶瓷和TCP两种封装技术,后者的体积更小且更省电。
1997年,4M速率的FIR红外开始装备笔记本,较之前的115.2K的红外要快得多。同时Intel发布代码为P55C的MMX笔记本CPU,这是采用MMO封装技术的CPU,集成了部分芯片集和L2高速缓存,使笔记本上播放VCD效果真正流畅起来,多媒体性能也得到迅速的提高。下半年,Intel发布了代号为Tillamook的CPU,它首次采用0.25微米技术工艺制造,内部运行电压为1.8V,外部运行电压为2.5V,大幅度地延长了电池使用时间,并且首次内置了512K L2缓存(只能以内存同速的66MHz访问)。硬盘方面开始迈进过G级的台槛,高档机型已经装备达3G的硬盘了。13.3寸的显示屏也正式开始装备笔记本,XGA分辨率渐渐成为高档机型的主流。1997年9月ThinkPad 770推出,
1998年四月份,代号为Deschutes的PII CPU正式装备笔记本,从233Mhz起跳,年底推出的300Mhz版更开始了笔记本中支持AGP接口的历史。0.25微米工艺生产的PII,共有750万个晶体管,集成了PII内核,512K半速缓存,443BX北桥芯片组,采用MMC1模式封装,内部电压1.7V,外部电压1.8V。
1999年,IBM推出14.1G的4200转笔记本硬盘。14.1寸显示屏成为高档笔记本的主流,而NeoMagic的MagicMedia 265AV显卡则成为当时显示系统的老大。ACPI和APM电源管理规范正式装备在笔记本上。Intel正式发布0.18微米技术生产的PII400 CPU,集成了2700万个晶体管,256K二级全速缓存,核心电压只有1.5V,采用MicroPGA或BGA封装方式。同年推出的 ThinkPad 570采用了高度灵活的扩展底座设计。
2000年,Intel推出代号为Coppermine的PIII笔记本用CPU,同样还是0.18微米技术生产,不过前端总线速度就提高到100MHz,集成了256K全速的二级缓存,支持SpeedStep节能技术使得600/650MHz的CPU在使用电池时以500MHz的速率运行,而切换时间只需不到1/2000秒,这几乎是用户觉察不到的。ThinkPad分离成A,T,X和I几个系列。
液晶显示器
液晶最早是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茨尔(F.Reinitzer)于1888年发现的,他在测定有机物的熔点时,发现某些有机物(胆甾醇的苯甲酸脂和醋酸脂)熔化后会经历一个不透明的呈白色浑浊液体状态,并发出多彩而美丽的珍珠光泽,只有继续加热到某一温度才会变成透明清亮的液体。第二年,德国物理学家莱曼(O.Lehmann)使用他亲自设计,在当时作为最新式的附有加热装置的偏光显微镜对这些脂类化合物进行了观察。他发现,这类白而浑浊的液体外观上虽然属于液体,但却显示出各向异性晶体特有的双折射性。于是莱曼将其命名为“液态晶体”,这就是“液晶”名称的由来。
液晶是一种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具有规则性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最常用的液晶型式为向列液晶,分子形状为细长棒形,长宽约1nm~10nm,在不同电流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会做规则旋转90度排列,产生透光度的差别,如此在电源ON/OFF下产生明暗的区别,依此原理控制每个像素,便可构成所需图像。
1963年,RCA公司的威利阿姆斯发现了用电刺激液晶时,其透光方式会改变。5年后,同一公司的哈伊卢马以亚小组,发明了应用此性质的显示装置。这就是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开端。而当初,液晶作为显示屏的材料来说,是很不稳定的。因此作为商业利用,尚存在着问题。然而,1973年,格雷教授(英国哈尔大学)发现了稳定的液晶材料(联苯系)。1976年,由SHARP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将其应用于计算器(EL-8025)的显示屏中,此材料目前已成为LCD材料的基础。
一、不同的指代
1、pc平板二合一:是一种小型便携式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为基本输入设备。
2、笔记本电脑:这是一台小型便携式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通常重1-3公斤。
二、不同的特点
1、pc平板二合一:触摸屏(也称为数字板技术)允许用户使用手写笔或数字笔,而不是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用户可以通过内置手写识别、屏幕软键盘、语音识别或真正的键盘(如果配备型号)进行输入。
2、笔记本电脑: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但功能越来越强大。像上网本,也叫上网本。笔记本电脑和个人电脑的主要区别在于便携性。
三、不同优势
1、pc平板二合一:外观特色鲜明。其中有些就像一个液晶屏,比一般的液晶屏厚一些,里面有硬盘等必要的硬件设备。它和笔记本电脑一样小巧轻便。它可以随时转移使用地点。它比台式电脑更灵活。
2、笔记本电脑:具有很强的移动性和很长的电池寿命;时尚独特的外观还有适合商务使用的时尚笔记本电脑;多媒体应用笔记本电脑是强大的图形和多媒体处理能力的结合,具有一定的移动性。
百度百科-笔记本电脑
百度百科-平板电脑
本文来自作者[宇娟]投稿,不代表博利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boliduo.cc/bl/156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利网的签约作者“宇娟”!
希望本篇文章《究竟是先有液晶屏幕还是先有笔记本电脑》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利网]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先有液晶屏幕,再有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的精髓就在于便携性,是它真正实现了人类自由无极限的梦想。人类对移动计算的追求很早就开始了。1982年11月,Compaq推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