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是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这是王昌龄笔下的著名边塞诗《出塞二首·其一》,诗中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意是,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出塞
作者:王昌龄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扩展资料:
《出塞》这首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
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
“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于是在第三、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本文来自作者[春绿]投稿,不代表博利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boliduo.cc/bl/142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利网的签约作者“春绿”!
希望本篇文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利网]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是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这是王昌龄笔下的著名边塞诗《出塞二首·其一》,诗中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