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的规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来的。
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具体内容是:20分钟后,42%被遗忘,58%被记住;1小时后,56%被遗忘,44%被记住;1天后,74%被遗忘,26%被记住;1周后,77%被遗忘,23%被记住;1个月后,79%被遗忘,21%被记住。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是一种记忆的丧失。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前者指在适宜条件下还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后者指不经重新学习就不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遗忘是保持的对立面,也是巩固记忆的一个条件。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规律?怎样运用这个规律组织有复习?
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是研究人类记忆保持和遗忘模式的一种理论。
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这意味着一旦我们学习新的信息,我们的大脑就会开始逐渐遗忘这部分信息。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即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会逐渐变慢。
具体来说,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显示,在学习后的短时间内,我们可能会忘记大部分新学习的信息,然后遗忘的速度会逐渐减慢。这就是为什么在学习新的概念或技能后,我们需要立即进行复习,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进行多次复习,以便将信息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这个理论也解释了为什么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活动。通过定期复习和练习,我们可以对抗遗忘,使新的信息和技能在大脑中留存更长时间。因此,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对于理解学习过程和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有以下特点:
1、个体差异性:每个人的遗忘曲线可能会有所不同。虽然艾宾浩斯提出的是一个普遍的模型,但实际上,由于每个人的记忆能力、学习方法和背景知识的不同,他们的遗忘模式也会有所差异。
2、与情感的联系:研究发现,人们对某些信息的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其遗忘速率。例如,对某些人来说,令人愉快的信息可能更容易记住,而令人不愉快的信息可能更容易被遗忘。
3、受多种因素影响:记忆与遗忘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过程。它们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习时的情境、信息的呈现方式、学习者的动机和注意力等。因此,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仅仅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实际上的记忆过程可能更为复杂。
从艾宾浩斯的遗忘实验可以知道,遗忘的规律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遗忘的影响因素有以下:①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②学习的程度③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④识记者的态度
以上记忆的规律启示我们在组织学生复习时,从过程上来说,根据遗忘的曲线,复习应该及时,新内容复习间隔短,旧内容复习间隔慢慢加长;从学生个体来说,应该培养其对学习良好的态度和认知,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从复习材料来说,记忆的材应该重点突出,利于学生注意集中,内容清晰有条理,分成一定的信息组块,利于学生记忆,一次学习中复习数量适宜,不能贪多求快,重要的内容安排在材料首部分或者末部分;从复习方法上来说,运用视觉的、听觉的各种材料,调动各个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提出比较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材料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记忆。
本文来自作者[贸明璨]投稿,不代表博利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boliduo.cc/bl/142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利网的签约作者“贸明璨”!
希望本篇文章《遗忘规律是怎样的》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利网]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遗忘的规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来的。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具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