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制冷量与输入功率的关系由能效比(EER或COP)?决定,反映空调的制冷效率。
1. 基本公式制冷量(W)=输入功率(W)×能效比(EER或COP)
或
输入功率(W)=制冷量(W)/ 能效比(EER或COP)
能效比(EER)?:制冷量与输入功率的比值(适用于定频空调);
性能系数(COP)?:制热时使用,但部分场景也用于制冷(与EER数值相同); SEER/APF?:季节能效比,衡量变频空调全年综合能效。 2. 能效比(EER)的意义? 定义?:1度电(1kWh)能产生多少制冷量。 示例?:EER=3.5 → 1度电产生3.5kWh(即3500W)制冷量。
EER=5.0 → 1度电产生5kWh(5000W)制冷量,能效更高。
制冷量?是空调的“能力”,?输入功率?是“耗电量”,两者通过?能效比?直接关联,能效比每提升0.5?,相同制冷量下耗电量减少约14%,中国能效标识标注?APF值?(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越高,长期使用越省电。
一、不同单位:
冷量:空调器制冷运行时,单位时间内从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带走的热量的总和,单位为w。
制冷功率:空调制冷运行时,额定时间内消耗的总功率为其制冷功率,单位为w。
第二,意义不同:
空调的制冷量其实就是从使用过的房间里“搬”出来的热量,通过传递热量来达到制冷效果。
空调功率空调运行耗电越多,省电越多,循环风量降温越快。空调和制冷一样稳定。1-2根据环境,温度从运行变化到设定温度并停止。民用空调制冷能力:
选择制冷量的原则是:空调的制冷量应略大于房间的冷负荷,房间的热负荷应考虑房间的朝向、墙体和屋顶的保温性、室内热源的人数等因素。
1千卡/小时(卡路里/小时)=1.163W,1w=0.8598kcal千卡/小时;
1Btu/h(英制热量单位/小时)=0.2931W,1w=3.412Btu/h;Usrt=3.517kW,1kw=0.28434usrt
本文来自作者[雅蓉小娘子]投稿,不代表博利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boliduo.cc/bl/118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利网的签约作者“雅蓉小娘子”!
希望本篇文章《空调制冷量与功率的关系》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利网]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空调的制冷量与输入功率的关系由能效比(EER或COP)?决定,反映空调的制冷效率。 1. 基本公式制冷量(W)=输入功率(W)×能效比(EER或COP)或输入功率(W)=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