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赏析书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赏析书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晏殊《浣溪沙》赏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的大意是:填一曲新词听丽人演唱,倒一杯美酒仔细品尝,只觉得非常惬意而宠辱皆忘。时令气候依旧,亭台池榭依旧,都与去年没有什么两样。夕阳已经西下,什么时候才能回转再现光芒?
无可奈何啊,百花总是要凋零;那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画檐。美丽的事物总是无法挽留,即使再现也与先前决非一样,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怎不令人感伤,于是“我”独自在充满花香的幽径里徘徊彷徨,思量追忆。
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抒写的是伤春、好景不常的愁怀,又暗寓相思离别之情。它的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蕴却极宽广,能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
上片的起首,“一曲新词酒一杯”,以赋笔起,平平叙来,以淡墨点染,写对酒听歌的现境。次句“去年天气旧亭台”暗点题,“去年天气”、“旧”,时间概念;“亭台”,空间概念,一起合成物是人非的“怀旧”境界,情深似海,凄婉动人。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地触发出对“去年”所经历的类似情形的回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以比兴之笔再渲染怀旧深悲。“夕阳无限好”,暗喻去年的赏心乐事;“西下”喻都成过去;“几时回”,作“何时可再回”解。从夕阳西下这眼前景起,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冀。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的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理念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虽然是无限好,但毕竟是要消逝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整个上片,实际上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意蕴大体相同,不过表达方式要委婉含蓄得多。
下片转换境界,词人已从亭台到庭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词人在小园徘徊时所见,触景生情的妙笔。这首词的出名,和这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的对句很有关系,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难怪杨慎在《词品》中说:“‘无可奈何’二语,天然奇偶”。但更值得咀嚼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蕴。花的凋零,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留念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人生的好景不常也正如花开花落,所不同的是自然的变化是按规律循环,而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季节,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零消逝,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家的旧时相识吗?去年飞走的燕子,今年又回来了,而人生的聚散,却不能如候鸟那样去来有信。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象征美好事物的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涵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因此,在有所欣慰的同时又不觉感到一丝惆怅。如果说,上片着重抒写了对不变表象下所包含的变化的感慨,那么下片这一联则进一步抒写了消逝中的重现、重现中的变化,以及词人对这种现象的感受与思索。“小园香径独徘徊”,“徘徊”,是动词,却还含有“时间”概念,不仅表现词人的行动,还寓有词人怀旧、低徊欲绝的悲凉心境。这一句是在惋惜、欣慰、怅惘之余独自的沉思:在小园落英缤纷的小径上,词人独自徘徊着、沉思着,好像是对所见所感所思来一番深沉的反省与思索,对上述现象的底蕴求得一个答案。这是上文的余波。
全词只写景,题旨是“怀旧”,然无一语及之,所谓善言情者不尽情。词人将怀旧之情,通过景物升华到哲理高度,对人生的执着,对时光的眷念,却蕴涵在字里行间,含蓄隽永,成为千古绝唱。此词可能是晏殊的晚笔,令词的造诣,已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对五代令词的创作方法,有新的开拓。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理解赏析
原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宋代晏殊的《浣溪沙》。
原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今日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飘零落去,却令人无可奈何,那归巢的燕子也似曾相识。我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思是无奈地看着那花在风中飘荡、落在地上,燕子归来的样子也是似曾相识。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出自宋代晏殊的《浣溪沙》。
《浣溪沙》原诗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翻译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
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浣溪沙》赏析这是一首春恨词。“去年天气旧亭台”说明时间在重复,空间也在重复。就在这单调乏味、作诗饮酒的重复生活中,夕阳西下了,何时能回来呢?表现出词人对人生价值的哲学思考。“无可奈何花落去”,为“夕阳西下”之“无可奈何”。
“花落”而“燕来”正可安慰无聊的人生。也是孤独者兼哲学对人生各种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词中无意间描写的现象,往往含有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晏殊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南昌进贤)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加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关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赏析书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努力啊大安蕾]投稿,不代表博利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boliduo.cc/bl/114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利网的签约作者“努力啊大安蕾”!
希望本篇文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赏析书法》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利网]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赏析书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赏析书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